抗战胜利之后,汪精卫体系中的“干将”们遭到了彻底清算,其中褚民谊便是其中一位不太为人熟知的名字。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为他鸣不平,认为他之所以被清算,纯粹是因为与汪精卫及其妻子陈璧君存在亲属关系,因此遭到株连。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也并不准确。
实际上,在抗战结束后被处决的汪精卫集团成员,每个人的罪行都有其独特性。有些人罪行明显,做恶行径公开可见,而有些则藏匿得更为隐秘,鲜为人知。褚民谊便是后者,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是褚民谊没有与汪精卫夫妇产生联系,凭借他本人的资历和能力,他本应该能够在社会上有不错的发展。褚民谊出身湖州,与张静江、陈其美等人同乡,这个派系虽然并非广东势力,但在广州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加之,褚民谊的资历相当不俗,1906年便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起担任总干事长;而且,他还曾留学日本,并在法国取得了药学学士及医学博士学位。依靠这些条件,如果褚民谊保持低调,他有望在政治或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
展开剩余78%然而,他为何抛弃了与张静江等人的关系,转而投向了汪精卫呢?这一切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很多同盟会的成员纷纷辞职,不愿继续为袁效力,而汪精卫当时刚从监狱出来,实际上已经逐渐接近了袁世凯,甚至与袁的长子结拜为异姓兄弟,几乎完全投靠了袁。为了避免失去政治资源,汪精卫最终以去巴黎与陈璧君结婚为由辞去职务,袁世凯也慷慨批准了他的路费。
此时,褚民谊、张静江、吴稚晖等人正在法国,他们共同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褚民谊担任副校长。若褚民谊能够继续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保持联系,或许就不会走上后来那条充满曲折的道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褚民谊发现,张静江等人过于保守且固执,谈论的多是抽象的理念,而缺乏实际的政治关怀。而汪精卫夫妻则与他更加亲近,关怀备至,甚至还通过陈璧君的安排,使得褚民谊娶了她的同父异母妹妹。这样,褚民谊便和汪精卫夫妇建立了更深的关系。
1924年,褚民谊学成归国,迅速得到了广东大学代理校长的职位,后来又被任命为“行政院”要员,逐步进入政坛。1932年,褚民谊担任了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以及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职位。如果他能如愿安于医学界的工作,可能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随着抗战爆发,褚民谊留在了上海,依旧与汪精卫及其体制维系着某种联系。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陷落。为了维持伪装,国府决定将一些银行和学校留在租界,并留下部分官员继续履职。褚民谊作为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和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也被留下。虽然褚民谊当时并没有直接与汪精卫为伍,但他依然在上海履职,这使得他与汪精卫的关系保持了某种紧密度。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敌,发表《艳电》,试图与日本合作。此时,褚民谊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除了陈璧君偶尔给他寄送一份刊载汪精卫《艳电》的报纸外,两者并未有太多联系。然而,汪精卫遇刺后,褚民谊深感不安,害怕自己会因亲戚关系被连累,于是公开发布了与汪精卫夫妇断绝关系的声明。这一行为令陈璧君极为愤怒,她认为褚民谊此举极为薄情。
然而,褚民谊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真正的背叛,而是出于对自己未来的恐惧和生存的需求。实际上,褚民谊本就是个以利益为主的人,他并非什么忠诚的追随者。断绝关系,只是为了保全自己。随着局势逐渐稳定,褚民谊又开始活跃起来。
在随后的几年里,褚民谊成为了日伪特务组织的核心人物之一,并在汪精卫的支持下,逐步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褚民谊善于交际和操控,他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为汪精卫拉拢了许多蒋系的党内成员,使得汪精卫能够在上海站稳脚跟,并迅速形成了以汪精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随着战争结束,褚民谊成为了汪伪政权的要员,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审判的命运。1946年3月,江苏高院对褚民谊进行了审讯,列举了他参与叛国投敌、组建伪政府、签订伪条约等五大罪状。褚民谊在法庭上百般辩解,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最终铁证如山,无法否认他是汪伪集团的核心人物。
1946年4月,法院判定褚民谊死刑,并剥夺其公民权。尽管他依旧保有一线希望,曾试图通过妻子陈舜贞上诉,但所有的努力都未能改变命运。陈舜贞两度上诉,其中一次更是以褚民谊保护国父“灵脏”的行为为由,试图博取宽恕。虽然此举暂时让褚民谊获得了一些关注,但终究未能改变审判结果。
1946年8月,江苏高院发布最终裁定,褚民谊被判处死刑,随后他在狱中被执行了枪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褚民谊甚至做出了一个“白鹤亮翅”的动作,似乎是在向他一生所热衷的太极拳告别。最终,褚民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给历史的,除了罪行和争议,便是一个无情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